思想道德素养

交往礼仪的核心是()

  1. 团结和互助
  2. 平等和互利
  3. 尊重和友好
  4. 诚实和守信

答案:C

解析:

下列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中晚婚晚育标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1. 晚婚是指男26周岁、女24周岁结婚
  2. 晚婚是指男28周岁、女25周岁结婚
  3. 晚育是指男28周岁、女26周岁后生育第一胎
  4. 晚育是指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实行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

答案:D

解析: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后结婚为晚婚,女年满24周岁后初育为晚育。故选:D

老师爱护学生、医生关心病人体现了()。

  1. 共产主义道德
  2. 资本主义道德
  3. 职业道德
  4. 法律要求

答案:C

解析:老师爱护学生、医生关心病人都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这个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

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

  1. 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
  2. 政治经济制度
  3. 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4. 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C

解析: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其他三项都是社会因素。

()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 人生观
  2. 价值观
  3. 世界观
  4. 信仰

答案:A

解析: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1. 恩格尔定律
  2. 科斯定理
  3. 凯恩斯主义
  4.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答案:A

解析: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份额则会下降。

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

  1. 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
  2. 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3. 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4. 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否高尚

答案:B

解析:人的个人价值是指个人或社会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个人需要所做的发现、创造,其次是个人自我发展及社会对于个人发展的贡献。包括个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的个人价值,为不同主体对于个人所具有的自我贡献。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1.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2.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3.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4.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同一事物”说明客体是一定的。在客体一定的前提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说明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故选:C

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是()

  1. 公共生活
  2. 私人生活
  3. 家庭生活
  4. 职业生活

答案:A

解析: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

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

  1.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2.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4. 以敬业、奉献、和谐、享受为导向

答案:ABC

解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答案:A

解析:

法律应该适用于所有人,即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得偏私。这体现了法律的()

  1. 平等性
  2. 权威性
  3. 公开性
  4. 完整性

答案:A

解析:

我们要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时代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

  1. 国际主义
  2. 集体主义
  3. 改革创新
  4. 开拓进取

答案:C

解析: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要坚持()的立场。

  1. 批判继承
  2. 综合创新
  3. 古为今用
  4. 全盘否定

答案:ABC

解析:

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是()

  1. 加强协作
  2. 顾全大局
  3. 平等尊重
  4. 互相学习

答案:ABCD

解析: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协作、顾全大局、平等尊重、互相学习。

甲公司与乙公司因一份买卖合同的履行发生纠纷,并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甲公司提供了一盒能证明两公司买卖合同内容的录音带,但法院认为该录音带不是按法定程序收集的,不予认定为案件的证据。这体现了诉讼证据的()

  1. 客观性特征
  2. 关联性特征
  3. 合理性特征
  4. 合法性特征

答案:D

解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重点。

  1. 无私奉献
  2. 爱岗敬业
  3. 诚实守信
  4. 遵纪守法

答案:C

解析:

在职业活动中,主张个人利益高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思想属于()。

  1. 极端个人主义
  2. 自由主义
  3. 享乐主义
  4. 拜金主义

答案:A

解析:

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是()。

  1. “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屏障”
  2. “存在就是被感知”
  3. “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
  4.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答案:C

解析:A.B两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D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项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经典名言,他指出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属于辩证法的观点。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时间的劳动合同。

  1. 解除
  2. 续订
  3. 终止
  4. 中止

答案:C

解析:P338;劳动合同的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职业化包括三个层面内容,其核心层是()

  1. 职业化素养
  2. 职业化技能
  3. 职业化行为规范
  4. 职业道德

答案:A

解析: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包含在工作中应该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和匹配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是职业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化中最根本的内容。故选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一词中“道”的引申含义是()

  1. 道路
  2. 生活
  3. 社会
  4. 事物变化的规律或规则

答案:D

解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指事物的规律是顺应自然,其中“道”的引申含义是事物变化的规律。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