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

新入职的杨老师为了上好课,积极研究学科教学知识,主动向教研员请教,还坚持写教学日志。对杨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24 上小,4 题)

  1. 注重专家引领
  2. 注重自我研修
  3. 注重自我反思
  4. 注重校本研修

答案:D

解析:校本研修是为了改进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基于校级教研活动开展研究,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研修的基地,教师是研修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研修的直接目的。简言之,校本研修是一种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研究活动,其核心是学校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题干中,杨老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而非校本研修。故选D。

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某校将高三年级所有自习课都安排给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上辅导课,高考时这几科取得了好成绩。该校的做法( )。(24 上中,2 题)

  1. 违背了均衡发展的要求
  2. 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3. 遵循了学生发展的规律
  4. 符合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答案:B

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题干中,某校将自习课更改为学科课程,只重视智育,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故选B。

某校长在期末总结会上说:“XX 学生成绩远超其他学校,成功的法宝就是把最好的资源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单科上,并缩减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将缩减的课时用在重点学科的学习上。”这种做法( )。(24 上小,3 题)

  1. 有利于教育质量提升
  2.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 有利于重点学科学习
  4. 不利于教师自我提升

答案:B

解析: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题干中,校长只注重学科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故选B。

贝贝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与人交流,孙老师对小朋友们说:“早上来要向老师问好哦!”第二天早上,每当小朋友进到教室,孙老师就鞠躬问好,小朋友礼貌地向老师问好,贝贝也贴在孙老师的耳边小声说“老师早上好!”孙老师的做法体现教育角色是( )。(24 上幼,3 题)

  1. 引导者
  2. 学习者
  3. 研究者
  4. 合作者

答案:A

解析:根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儿教师观,“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及时介入和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产生的问题,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教师不仅要向幼儿传播知识,也要关注幼儿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和人生的引路人。题干中,面对贝贝比较内向这一问题,孙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引导贝贝与他人交流,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教育角色。故选A。

某校许多优秀校友在回忆录中都谈到“自己的成长凝聚着各学段许许多多教师的辛勤劳动”。这充分表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2023 下中,4 题)

  1. 主体性
  2. 特殊性
  3. 长期性
  4. 创造性

答案:C

解析:教师劳动的长期性一方面表现为教育成果的迟效性。教育在育人方面从来不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劳动是面向未来的,教育的效果需要通过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为一个人从接受学校教育伊始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需要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教师要通过长期连续性的工作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劳动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并不会因为教育活动的结束而终止,它会延伸到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题目中毕业后在社会、工作上表现优秀的校友,离不开在各阶段教育中教师的辛勤付出。体现了教师劳动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故选C。

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
  2. 素质教育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
  3. 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质量
  4.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取消考试

答案:C

解析:素质教育不是特长教育;也不是强调知识,而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发展质量;素质教育与考试并不相矛盾。故选C。

《将青春活成传奇》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时光不语,静待花开”,从学生观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没有体现( )。

  1. 学生是独特的人
  2. 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
  3. 学生是发展的人
  4.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意思是:我们应保持着淡泊的心态,静待时光流动,不急不躁,终能等的花开。学生是发展的人,对待学生要平心静气;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不能揠苗助长;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终能等的花开。题干这句话看不出学生的独特和差异性。故选A。

孙老师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体现孙老师重视( )。

  1. 传授知识
  2. 发展能力
  3. 培养个性
  4. 形成品德

答案:B

解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授人以鱼”是指的基础知识,很明显A不符合本题要求,“授人以渔”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更重视学生的发展能力。故选B。

王老师常说:“学生如同泥坯,他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这种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

  1. 向师性
  2. 发展性
  3. 可塑性
  4. 能动性

答案:D

解析:题干认为学生成才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雕塑,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故选D。

李老师是某中学的骨干教师,在一次培训大会上,她强调素质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的教育,这说明李老师看到了素质教育的( )。

  1. 发展性
  2. 全面性
  3. 全体性
  4. 基础性

答案:D

解析:“为人生做准备”即素质教育为今后的人生打好基础,指的是受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故选D。

赵老师经常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体现赵老师具有怎样的评价观?( )

  1.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泵”
  2. 评价应该关注过程
  3.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4. 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答案:D

解析:“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强调了新课改中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故选D。

新学期开学不久,王老师发现小明身上有许多坏毛病。王老师心想,像小明这样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这说明王老师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

  1. 学生是完整的人
  2. 学生是发展的人
  3. 学生是独特的人
  4.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主体

答案:B

解析: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发展潜能,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看学生的闪光点而不是缺点。故选B。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慕课”迅速席卷全球。邱老师找到做“慕课”比较好的李老师,对李老师进行访谈,并且跟着李老师每天上课,进行分析研究。这体现了邱老师是( )。

  1.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2.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3. 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4.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答案:B

解析:题干中邱老师向李老师学习“慕课”形式并进行分析研究,体现了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故选B。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面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会认为“朽木不可雕也”,这违背了( )学生观。

  1. 学生是发展的人
  2. 学生是独特的人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4.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答案:A

解析:学生是发展的人,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老师不能从学生现在的表现推出其没出息、没潜力,即不能认为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故选A。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行为的转变,下列哪一项关于教师行为的转变表述是正确的?( )

  1.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2.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3.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答案:A

解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表现在: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故选A。

盛老师是初中语文老师,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盛老师有以下几种看法,请问哪一项是不可取的?( )

  1. 教学方法具有相对性,每种方法就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2. 教学方法具有单一性,因为优秀的语文老师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3.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综合体。教师教的方法,在于示范、启发、训练和辅导;学生学的方法,在于观察、仿效、运用和创造
  4. 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对象和特点,不同的目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答案:B

解析: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具有单一性,难以适应新时期我国语文教学的特点,尤其难以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和综合性。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探讨教材的呈现方式,来解决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实现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教学方法的取长补短,来发挥整体综合效应,实现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整体化”。故选B。

杨老师上课时,恰好校长过来巡视,并在其班上停留了一会。校长走后,杨老师无精打采,一直在想“校长为什么在我班停留?”“是不是我讲的不好”等问题,这说明杨老师处于专业成长的( )。

  1. 关注情境阶段
  2. 关注生存阶段
  3. 关注学生阶段
  4. 关注自我阶段

答案:B

解析:福勒和布朗关于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①关注生存阶段:新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②关注情境阶段:老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上。③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题干中杨老师很在意领导对自己的看法,可看出杨老师处于关注生存阶段。故选B。

韩老师在教学日志中写道:“我现在虽然懂很多知识,也掌握了很多教学技能,但是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呢?我怎么才能行呢?我得好好想想。”韩老师所处的阶段是( )。

  1. “虚拟关注”阶段
  2. “生存关注”阶段
  3. “任务关注”阶段
  4.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叶澜的五阶段理论。处于“任务关注”阶段的教师随着教学基本“生存”知识、技能的掌握,自信心日益增强,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地关注教学,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外在评价与职业升迁。此阶段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我怎样才能行”。题干中,韩老师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关注怎么才能行,正是此阶段的表现。故选C。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1. 充分地传授知识
  2.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4.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答案:B

解析: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故选B。

( )将成为未来每个教师的基本职业生存方式。

  1. 终身学习
  2. 学校学习
  3. 交流学习
  4. 探究学习

答案:A

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逐渐成为每名教师的基本职业生存方式。故选A。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1.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2.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3.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4.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指出教师指导方向,起组织、引导的作用,可以看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故选C。

大助理在期末考试时作弊被教导主任卢老师发现。卢主任严肃地对大助理说:“平时不努力,考试时作弊,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大助理脸色煞白,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卢主任怒道:“没门!”卢老师的做法( )。

  1. 正确。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了有效的制止
  2. 正确。体现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威
  3. 错误,违背了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
  4. 错误,不应当在公开场合处理大助理同学

答案:C

解析: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导主任卢老师的做法过于简单粗暴,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另外,学生是完整的人,卢主任不应该在公众场合用难听的话严厉批评大助理,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是错误的行为,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故选C。

卢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讨论,课堂气氛好,同学们上他的课都很开心。但是在旁听课的老师说卢老师上课缺乏知识传授,没有效果。卢老师的课堂中不存在的问题是( )。

  1.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2. 备课不充分
  3. 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4. 没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答案:A

解析:卢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讨论,体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但是从其他老师的反馈可以看出,卢老师没有做好知识的传授。A说法是不对的,卢老师的课不存在忽视学生主体性问题,相反,格外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故选A。

没有一成不变的学生,也没有处处适用的教学经验,教师不能年复一年地套用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这要求教师要( )。

  1. 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
  2. 以研究者的眼光对待教育教学
  3. 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4.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答案:B

解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故选B。

某些学校认为“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学校的做法( )。

  1. 正确,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理念
  2. 不正确,没有以学习者为中心
  3. 正确,体现了学校对教学环境的重视
  4. 不正确,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案:B

解析:一味地追求安静,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压抑学生的天性,是不正确的。应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某次实验课,王老师详细地讲解了有关操作和注意事项,还为学生规范地演示实验流程。学生林某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进行实验时违反操作规范,造成 3 名同学受伤。在这起事故中,应承担主要法律责任的是( )。(24 上中,10 题)

  1. 林某
  2. 王老师
  3. 林某与学校
  4. 林某与王老师

答案:A

解析:林某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违反实验操作规范导致学生伤害事故,属于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因此,应由林某承担主要法律责任。

教师何某认为学校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申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此作出处理的期限是( )。

  1. 接到申诉的 15 日内
  2. 接到申诉的 30 日内
  3. 接到申诉的 45 日内
  4. 接到申诉的 60 日内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9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教师王某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24 上小,7 题)

  1. 同级人民政府
  2. 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3. 教育行政部门
  4. 检察机关

答案:C

解析:教师王某认为学校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学生玩手机,沉迷网络,老师多次提醒,屡教不改。对此,学校可采取的教育管理措施是( )。(24 上小,10 题)

  1. 要求参加校内服务活动
  2. 予以训诫
  3. 责令接受心理辅导、行为矫治
  4. 责令具结悔过

答案:A

解析:学生沉迷网络属于不良行为,学校可要求参加校内服务活动。

某民办幼儿园聘用陈某担任教师,经查询得知其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缓期一年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4 上幼,7 题)

  1. 陈某故意犯罪获刑,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2. 陈某不能当带班老师,但可以做保育员
  3. 陈某服刑期已满,可以从事教师职业
  4. 陈某被判缓刑,民办幼儿园可以聘用

答案:A

解析:教师陈某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缓期一年执行,丧失教师资格,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 )召集。

  1. 委员长
  2. 全国人大主席团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 委员长会议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

  1. 国务院
  2.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 各级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社会主义制度
  3. 民主集中制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陈某和王某都是年满十周岁的小学生,两人上课时打斗,老师未能及时制止。陈某不慎击中王某眼睛导致王某眼睛失明。在此事件中应当承担责任的是( )。

  1. 陈某和其监护人
  2. 王某和其监护人
  3. 陈某和学校
  4. 王某和学校

答案:C

解析:事故发生于上课期间,教师没有及时制止,学校要承担责任;陈某是造成伤害是主要原因,要承担责任。

林某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一次值日中,教师安排林某在擦教室立式空调的顶部灰尘时,凳子倾倒,林某摔倒在地受重伤,住院花了不少钱。关于该事故,说法正确的是( )。

  1. 学校无过错,不承担法律责任
  2. 学校有过错,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 学校无过错,但应负赔偿责任
  4. 学校有过错,但应由教师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B

解析:教师在履行职务中的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先予以赔偿。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以上的多数通过。

  1. 四分之三
  2. 三分之二
  3. 五分之四
  4. 二分之一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小雷今年 14 岁,就读于某寄宿制学校。某晚就寝时小雷头朝无护栏的方向(床具等符合国家标准),宿舍老师巡逻时多次口头提醒小雷头应朝向有护栏的方向睡觉,但小雷不听劝阻。次日凌晨,小雷从上铺无护栏处摔下,造成左眼失明。此案中校方应( )。

  1. 承担全部责任
  2. 无责任
  3. 承担次要责任
  4. 承担主要责任

答案:B

解析:学校的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老师多次提醒,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无法律责任。

《教育法》中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 )的活动。

  1. 国家教育活动
  2. 教育法律
  3. 教育法规
  4. 国家教育制度

答案:D

解析:《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 )。

  1.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3.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4. 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区分,D选项的表述属于教师义务。

李某天生有残疾,成绩不好,数学老师经常召集全班同学笑他是“瘸腿笨蛋”造成李某最后跳楼自杀,在这种情形下,应该( )。

  1. 依法追究该老师的刑事责任,学校对该数学老师给予解聘
  2. 对该数学老师给予行政处罚并依法追究该老师的刑事责任
  3. 对该数学老师给予民事处分,要求赔礼道歉
  4. 对该数学老师给予行政处分同时解聘

答案:A

解析:教师嘲笑李某的先天缺陷,导致李某自杀,这一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因此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同时,该老师也会被学校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