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介绍
历史沿革
当前位置:首页>分会介绍>历史沿革 > 正文

历史见证 创新前行

时间:2013-03-03 字体:

历史见证 创新前行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成立70周年编年略记

每年的六月,都是一个荔满枝头、荷香四溢的美好季节。
  今年的六月,我们将在这样一个万物显生机的勃勃时节里,迎来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原中华皮肤性病科学会)的七十周年华诞。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成立于1937年,是我国皮肤性病学领域历史最悠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七十年来,在皮肤性病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分会始终发挥了重要的学术支撑和引导作用;七十年来,分会铸就了勇于开拓和集思勤学的优秀品质,积淀了厚重扎实的人文底蕴,形成了浓郁、和谐、积极进取的学术氛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皮肤性病学精英;七十年来,在一代代皮肤性病学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下,分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发展。
  中华医学会1937年4月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海),成立了中华皮肤病学会,为中华医学会专科学会,选出会长陈鸿康、副会长罗爱思(F.Reiss,美籍匈牙利人)、秘书杨琳、委员穆瑞五、依克伦等。会上皮肤性病组宣读了论文7篇,麻风组上宣读论文6篇。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华皮肤性病科学会没有开展什么活动,委员也未改选。
  1939年《中华医学杂志》聘请会员杨国亮为皮肤性病科学编辑顾问。
  全国解放后,中华皮肤性病科学会曾一度称为皮肤花柳科学会。
  1952年中华医学会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北京),皮肤花柳科学会会员共65人出席。改选了新一届委员会,胡传揆任主任委员,于光元任副主任委员,常委李洪迥、王光超、梁华堂,委员为尤家骏、杨国亮、董国权、刘蔚同、刘铭锐、穆瑞五等,候补委员有朱仲刚、李景颐、郭子英等。学会迅速展开工作,并在常见皮肤病与性病防治、专业队伍培养、《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等方面发挥了成效显著的推动作用。
  1955年7月,经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议决定,皮肤花柳科学会更名为皮肤性病科学会。
  1956年7月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北京),当时全国皮肤性病科学会会员已发展到250人。会议收到皮肤性病方面论文共44篇,其中大会发言3篇,皮肤性病科学会上宣读15篇。会议选举了第三届委员会,胡传揆任主任委员,杨国亮、穆瑞五任副主任委员,常委有李洪迥、王光骏、于光元、刘蔚同、董国权等。
  1959年召开了皮肤性病科学会第四次全国会议(南昌),出席代表46人,收到论文104篇,其中大会报告12篇。改选了新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胡传揆,副主任委员杨国亮、李洪迥,委员于光元、刘蔚同、董国权、黄明一、赵炳南、尤家骏、朱德生、王光超等。之后一直到1978年之前,因全国文化大革命等原因,学会活动一度停顿。
  粉碎四人帮后,中华医学会恢复活动,皮肤性病科学会更名为皮肤科学会。
  1978年10月召开了地区性全国皮肤病学术会议(徐州),共收到论文300余篇,大会报告了30篇,参加大会约300多人。会议增补了第四届委员会,由胡传揆任主任委员,杨国亮、李洪迥任副主任委员,常委有于光元、刘蔚同、王光超、董国权、叶干运、张志礼、穆瑞五,张志礼兼任秘书,委员共36人,会上还讨论了我国皮肤科的规划和发展远景。
  1982年10月召开了第五次全国皮肤科学术会议(武汉),共收到论文540余篇,大会报告论文40篇,并分组对结缔组织病、疥疮、麻风病、真菌病、病毒性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改选了新一届全国委员会,胡传揆、杨国亮为名誉主任委员,李洪迥任主任委员,王光超、刘辅仁、朱仲刚任副主任委员,常委有袁明忻、叶干运、陈集舟、张志礼、董国权、李松初、秘书由张志礼、陈集舟兼任。
  1985年10月召开了老年及小儿皮肤病专题研讨会(石家庄),收到论文300余篇,大会及分组报告论文共56篇。
  1986年11月召开第六次全国皮肤科学术会议(广州),收到论文700余篇,到会人数达300人,重点讨论了结缔组织病及传染性皮肤病(包括性病)的防治问题。改选了皮肤科学会全国委员会,王光超任主任委员,陈锡唐、刘辅仁、朱德生担任副主任委员,常委有叶干运、李松初、张志礼、陈洪铎、罗汉超、赵辨、施守义,张志礼兼任秘书。
  1989年11月召开了首次皮肤科学会病理学组会议(湛江),参加代表80余人,选举陈锡唐为学组组长,会议报告论文32篇,交流皮肤病理切片95张,还有加拿大Wood教授提供的病理切片10张。
  1990年4月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皮肤科学术会议(洛阳),收到论文600余篇,参加人数300余人。选举了第七届全国委员会,陈锡唐任主任委员,陈洪铎、徐文严、张志礼为副主任委员,王光超为名誉主任委员,刘辅仁为名誉顾问,马圣清、王德馨、许彤华、罗汉超、周光雯、施守义、赵辨、徐汉卿、蔡有龄为常委委员,马圣清、朱铁君兼任秘书。
  1991年4月,皮肤科学会医学真菌组在广东省深圳市集会,会上选举陈锡唐兼任学组组长。
  1994年4月召开了第八届全国皮肤科学术会议(北京),共收到论文900余篇,有447篇在会上进行交流,大会报告28篇,参加会议的人数246人;此次会议还有台湾著名皮肤科专家王铸军教授专程到会并作皮肤淀粉样变的学术讲演,这是海峡两岸皮肤科专家交流的一个突破。选举了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王光超、陈锡唐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陈洪铎任主任委员,徐文严、张志礼、秦万章为副主任委员,刘辅仁教授为名誉顾问,马圣清、朱铁君、曹仁烈、袁兆庄、赵辨、朱钵、周水华、徐汉卿、马骏驰为常委,马圣清、朱铁君兼任秘书。
  1994年10月经皮肤科学会常委会研究后,新成立了儿童皮肤病、实验研究和性病防治研究三个专业学组,分别由林元珠、陈洪铎、徐文严兼任组长,皮肤病理学组和医学真菌学组则分别改由马圣清和于淞担任组长。
  1995年5月,第一届实验皮肤科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者130人,其中多为由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中青年皮肤性病科医师或研究生导师,5位中外专家作了特别讲演。会议资助了有较高水平或特殊困难的中青年,并评出金奖一项、银奖四项。会议学术气氛空前高涨,使我国皮肤性病实验研究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跨入了新的里程。
  1998年10月召开了第九次全国皮肤科学术会议(北京),收到论文700余篇,有120篇在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大会报告36篇,参加会议人数900人。选举了第九届委员会,王光超、陈锡唐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刘辅仁教授为名誉顾问,陈洪铎任主任委员,徐文严、张志礼、马圣清、廖康煌为副主任委员,朱铁君、曹仁烈、王家璧、傅志宜、赵辨、徐世正、周永华、徐汉卿为常委,朱铁君、王家璧兼任秘书。
  2000年经中华医学会常委理事会批准,皮肤科学会更名为皮肤性病科学会。
  2002年5月召开第十次全国皮肤性病科学术会议(大连),共收到稿件1268篇,有670篇在会议上进行学术会议,大会报告11篇,德国皮肤科专家E.Orfanos作了皮肤科系统治疗与分子生物学进展报告;陈洪铎、强伯勤、曾毅及洪涛4位院士分别作了特别演讲,参加会议人数1000多人,是组委会始料未及的,说明皮肤性病科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会议期间选举了第十届委员会,王光超、陈锡唐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刘辅仁、徐文严为名誉顾问,陈洪铎连任主任委员,马圣清、廖康煌、张学军为副主任委员,朱铁君、朱学骏、王家璧、傅志宜、乌日娜、郑茂荣、孙建方、徐世正、曾凡钦、陆洪光、高天文为常委。
  2002年10月经主副委扩大会议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后,把1994年成立的3个学组增加到8个学组,即皮肤变态反应学组、实验研究学组、性传播疾病学组、皮肤性病防治学组、银屑病学组、儿童皮肤病学组、皮肤病理学组、皮肤真菌学组。由廖康煌人皮肤变态反应学组组长,张学军人实验研究学组组长,傅志宜任性传播疾病学组组长,王家璧任皮肤性病治疗学组组长,郑茂荣任银屑病学组组长,徐世正任儿童皮肤学组组长,孙建方任皮肤病理学组组长,金学洙任皮肤真菌学组组长。这些学组集中了国内相同专业的皮肤性病工作者,经常交流经验,切磋技术,活跃了全国的学术气氛。特别是皮肤病理学组在陈锡唐、马圣清的主持下,学术交流频繁,而且结合实际,深受皮肤病理工作者的欢迎。
  2006年6月,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科学术会议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共收到稿件1000余篇,陈洪铎、曹雪涛等院士分别作了特别演讲,参加会议人数1500多人。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会,陈洪铎任名誉主任委员,张学军任主任委员,郑志忠、朱学骏、傅志宜、徐世正为副主任委员,陈志强、冯捷、郝飞、何春涤、连石、陆洪光、陆前进、乌日娜、曾凡钦、张建中、郑捷、郑敏为常委,崔勇为工作秘书。
  我国皮肤性病工作者与国外的民间交流,已有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对外交往迅速增多。1982年10月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皮肤科学术会议期间,以安田利显为团长的日本代表团一行10人参加了会议并宣读了论文。1985年10月在石家庄召开老年及小儿皮肤病专题研讨会上,朝田康夫等日本学者参加了会议。1988年以来中日两国皮肤科学会,每两年举行联合学术会议,分别在北京(1988)、上海(1990)、大连(1992)、成都(1994)、北京(1996)、西安(2000)及广州(2002)召开,参加每次会议的中日双方人员各约150名,会议的中方主席分别为王光超(1988)、陈锡唐(1990、1992)、陈洪铎(1994)、徐文严(1996、2000)、马圣清(2002),这些会议为加强中日皮肤性病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和友谊,作出了贡献。2004和2006年分别在昆明和成都举办第八、九次中日皮肤科联合会议,每次会议均有超过400名代表参加。
  1994年开始,皮肤科学会每年向美国皮肤科学会推荐若干名优秀中青年学者,由对方资助参加美国皮肤科年会进行交流。1995年6月皮肤科学会主办了北京国际皮肤科研讨会,中、美、英、加、法、芬各国人员百余人参加会议,由陈洪铎和J.Uitto共同担任主席。此外,各学组及各地分会曾先后邀请各国同行参加会议。分会还先后组织有关专家参加美国皮肤科年会、欧洲皮肤性病学年会、美国实验皮肤科年会、亚太性病大会等,有效增进了了解,扩大了知名度。
  1998年10月由皮肤性病科学会及中华医学会外联部主办的第五届亚洲皮肤科大会成功举行(北京),陈洪铎院士任大会主席。大会以“东方医学走向世界”为主题,亚洲、欧洲和北美的10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前世界皮肤科主席美国StepherI.Katz教授、奥地利的Klaus Wolff教授、法国J.Revuz教授和德国E.Orfanos教授等世界一流学者、权威专家作了精彩演讲。这次大会使我们了解到世界皮肤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也为我国、亚洲以至世界各地的皮肤科医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2004年成功主办第九届国际皮肤科大会(北京),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该项会事,共有来自世界68个国家的18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的组织和成效受到国际皮肤病学会的充分肯定。本次会议上陈洪铎院士当选为国际皮肤科学会副会长,张学军教授当选为常务理事。
  为加强海峡两岸皮肤性病学界的相互了解和学习,1999年举行了第一届海峡两岸皮肤病研讨会(黄山),双方各有11位专家参加,徐文严教授与曾兴隆教授主持,10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其后2000、2001、2002分别在西安、成都和厦门举行了第二、三、四届海峡两岸皮肤病研讨会。
  近年来,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在中华医学会领导下,始终秉承“学术促进”宗旨,以促进和推动全国皮肤性病学领域学术水平为工作重点,走出了一条传承之路、创新之路、发展之路,使分会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焕发新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学术发展方面,我国皮肤性病学各领域研究水平得到迅猛提高,不断拉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大陆地区皮肤性病学领域共发表SCI论文370余篇,其中近五年发表超过300篇。皮肤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皮肤复杂疾病易感基因和遗传性皮肤病致病基因研究领域,取得可喜成绩。在2007中国科协发布的《学科发展进展发布》中,我国对银屑病、白癜风易感基因的研究作为医学领域代表性成果被列入“基础研究领域涌现的高水平原创成果”,同步发行的《2006-2007学科发展报告综合卷》重要章节中也系统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皮肤遗传学领域取得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在组织建设方面,分会近年来逐步完善了青年委员会、专业学组、工作组等机构的建设。2003年1月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由37人组成,均为博士(副教授)或教授,张学军任主任委员,陆洪光、何春涤、骆丹、郝飞和吕昭萍任副主任委员,张安平任秘书。2006年分会制定《皮肤性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推荐办法》并选举产生第二届青年委员会,由40人组成,其中男21人,女19人,具教授职称者18人,副教授22人,分布在27个省,张学军任主任委员,陆洪光、郝飞、姚志荣、高兴华任副主任委员,肖风丽任秘书。
  专业学组也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及大、不断完善的过程,2006年分会制定了《皮肤性病学分会专业学组推荐办法》,并完成了新一届专业学组的改选工作,目前拥有实验皮肤病、皮肤病理、性传播疾病、银屑病、皮肤免疫、儿童皮肤病、皮肤美容、皮肤真菌、皮肤性病治疗和皮肤遗传等十大专业学组,组长分别由何春涤、朱学骏、傅志宜、郑志忠、陈志强、徐世正、郑敏、金学洙、曾凡钦、张学军教授担任,学组总人数由118人扩展到350人,成员单位基本覆盖全国三级甲等医院。
  为适应当今国际学术交流常态化、国内学术需求扩大化和科学研究不断受到重视的新形势,经常委会认真讨论,分会于2006年先后成立了外事工作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组和科研基金工作组,负责这些方面工作的具体落实,组长分别由一位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为了组织和联系皮肤性病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海外华人学者,最近分会还在筹备成立“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海外华人学组联谊会”。
  在分会活动方面,除开展日常性学术会议外,分会正逐步推进学术会议整合工程和品牌化建设。在2006年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上,采用了由专业学组承办分会场内容的方式,极大了推动了各学组的学术气氛。2007年起根据总会部署,分会将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年会,将继续实行“分会负责会务、专业学组负责学术”的新型办会模式,使之成为分会学术促进工作的高效平台。
  在配套建设方面,分会于2006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信息员网络,由覆盖全国各省的40余位青年医师组成;建设了两大信息平台——《皮肤性病学信息导刊》和分会官方网站,成为分会加强宣传自身、加强与全国同道和相关机构、企业的良性互动渠道。
  专科分会是中华医学会的基层单位,同时也是直接实施学术促进的生力军。作为一个具有七十年悠久历史的二级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经过陈鸿康教授、胡传揆教授、李洪迥教授、王光超教授、陈锡唐教授、陈洪铎院士等一大批老一辈专家的努力,已经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学术团体。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皮肤性病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领域中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遇的学科。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专业群众性组织,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正在努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创新的态度继续营造团结奋进的学术氛围、打造全国学术交流的综合平台、锻造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过硬的专业队伍。将和其他学科一道,共同创造临床医学领域和谐发展的局面。
  循中华学术足迹、行开拓进取风气。我们相信分会必将在中国皮肤性病学事业今后的发展进程中继续发挥重要的领头羊作用!


附录 历届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会名单

 

第一届(1937年4月,上海)
会长陈鸿康
副会长罗爱思(F.Reiss)
秘书柏林(L.Young)
委员穆瑞五、依克伦

 

 

第二届(1952年12月,北京)
主任委员胡传揆
副主任委员于光元
常委王光超(兼秘书)、李洪迥(兼会计)、
梁华堂
委员尤家骏、杨国亮、董国权、
刘蔚同、刘铭锐、穆瑞五
候补委员朱仲刚、李景颐、郭子英

 

 

第三届(1956年7月,北京)
主任委员胡传揆
副主任委员杨国亮、穆瑞五
常务委员李洪迥、王光超
委员尤家骏、于光元、刘蔚同、董国权

 

 

第四届(1959年,南昌)
主任委员胡传揆
副主任委员杨国亮、李洪迥
委员

刘蔚同、董国权、黄明一、赵炳南、尤家骏、
朱德生、王光超


第四届增补(1978年10月,徐州)
主任委员胡传揆
副主任委员杨国亮、穆瑞五、李洪迥
常委王光超、于光元、董国权、刘蔚同、叶干运、
张志礼(兼秘书)
委员蔡有龄、朱德生、郭文友、林培泉、刘世明、
杨盛林、孙国范、王治田、朱仲刚、郭锡麟、
郭子英、高玉祥、姚继昌、廖信鸿、邵康蔚、
李松初、王成义、熊声忠、朱钵、袁明忻、
秦作梁、刘铭锐、钱戌春、陈锡唐、朱仁康


第五届(1982年10月,武汉)
名誉主任委员胡传揆、杨国亮
主任委员李洪迥
副主任委员王光超、朱仲刚、刘辅仁
常委陈集舟(兼秘书)、张志礼(兼秘书)、
董国权、叶干运、李松初、袁明忻
名誉委员于光元、秦作梁
委员朱仁康、陈锡唐、蔡有龄、朱德生、郭文友、
刘世明、杨盛林、孙国范、王治田、周鼎耀、
施守义、戴骥盈、姚继昌、高玉祥、邵康蔚、
廖信鸿、汪洋、朱钵、文启治、熊声忠、
杨永康、张士英、孙穆雍、刘铭锐、钱戌春

 

 

第六届 (1986年11月,广州)
主任委员王光超
副主任委员陈锡唐、刘辅仁、朱德生
委员

叶干运、李松初、张志礼(兼秘书)、
陈洪铎、罗汉超、赵辨、施守义

 

 

第七届(1990年4月,洛阳)
名誉主任委员王光超
名誉顾问刘辅仁
主任委员陈锡唐
副主任委员陈洪铎、徐文严、张志礼
常委马圣清(兼秘书)、王德馨、许彤华、罗汉超、
周光霁、施守义、赵辨、徐汉卿、蔡有龄
委员

丁秀文、于淞、王成义、王正文、邓联弟、
韦国仁、石得仁、包德必理格、朱钵、
朱铁君(兼秘书)、孙国均、孙宝符、
刘铭锐、李承义、张传钧、张怡源、吴铁锋、
邵康蔚、周鼎耀、林育元、洛桑克珠 郭文友、
高玉祥、韩丹、熊声忠


第八届(1994年4月,北京)
名誉主任委员王光超、陈锡唐
名誉顾问刘辅仁
主任委员陈洪铎
副主任委员徐文严、张志礼、秦万章
常委马圣清(兼秘书)、朱铁君(兼秘书)、曹仁烈、
袁兆庄、马骏驰、赵辨、朱钵、周永华、徐汉卿
委员

邹铭西、傅志宜、林元珠、包德必理格、张民夫、
于淞、王侠生、郑茂荣、孙国钧、朱一元、
邵康蔚、吴铁锋、刘金耀、许彤华、熊声忠、
张怡源、刘佩铭、孙达成、凌淑清、王正文、
洛桑克珠、刘子文、李承义、丁秀文、石得仁


第九届(1999年10月,北京)
名誉主任委员王光超、陈锡唐
主任委员陈洪铎
副主任委员徐文严、张志礼、马圣清、廖康煌
常务委员朱铁君(兼秘书)、曹仁烈、王家璧(兼秘书)、
傅志宜、赵辨、徐世正、周永华、徐汉卿
委员

四联荣、史维平、乌日娜、金学洙、郑茂荣、
郑捷、孙国钧、张学军、施秀明、钟淑民、
刘金耀、张书岭、文海泉、曾凡钦、李菊裳、
孙达成、周光平、陆洪光、冒长峙、洛桑克珠、
徐汉卿、刘子文、张莉、喻昭、普雄明


第十届(2001年6月,大连)
主任委员陈洪铎
副主任委员马圣清、廖康煌、张学军
常委朱铁君、朱学骏、王家璧(兼秘书)、
傅志宜(兼秘书)、乌日娜、郑茂荣、
孙建方、徐世正、曾凡钦、陆洪光、高天文
委员

连石、四荣联、史维平、何春涤、金学洙、
杨发枝、郑捷、陈志强、骆丹、郑敏、
林伯滢、刘志刚、赵天恩、李振鲁、涂亚庭、
文海泉、廖元兴、李菊裳、陈忠英、郝飞、
周光平、吕昭萍、冯捷、李文竹、张莉、
贾惠临、普雄明


第十一届(2006年6月,合肥)
名誉主委陈洪铎
主任委员张学军
副主任委员朱学骏、傅志宜、郑志忠、徐世正
常委连石、张建中(兼秘书)、乌日娜、何春涤、
郑捷(兼秘书)、陈志强、郑敏、陆前进、
曾凡钦、郝飞、冯捷、陆洪光
委员

赵广、王宝玺、杨雪琴、刘全忠、四荣联、
史维平、高兴华、刘晓明、金学洙、杨发枝、
顾军、徐金华、姚志荣、孙建方、骆丹、
许爱娥、杨森、林伯滢、刘志刚、李春阳、
李振鲁、涂亚庭、文海泉、廖元兴、梁伶、
陈忠英、李惠、熊俊浩、李利、何黎、
高天文、李文竹、李学军、张小鸣、普雄明

工作秘书崔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