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资讯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分会资讯>通知公告 > 正文

2024 CSID&IPCW Rising Star专题会

时间:2024-10-20 字体:
图片

2024年10月18日下午2时,第八届中国皮肤科实验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六届西湖银屑病大会在杭州召开,首先召开的是Rising Star专题会。本次学术会议旨在汇聚来自国内外的顶尖研究人员、学者、医生以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皮肤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通过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激发新的思考,推动科学进步和皮肤科研究事业的发展。



【Rising Star 1 专题会】

在Rising Star 1专场中,吕中法与郭春源教授主持了会议。潘凯茜博士讨论了M2型巨噬细胞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的作用,蒋娇博士探讨了靶向甲羟戊酸代谢途径对SLE症状的改善。李健博士揭示了玫瑰痤疮患者肠道微生物组与血清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杨晋博士描述了Hippo信号通路在玫瑰痤疮中的作用。谢怡馨博士阐述了芝茉草本提取粉对女性型脱发的改善作用,陈柯君博士介绍了多光子显微镜技术在银屑病诊断中的应用。孙舒雅博士提出了普鲁莫昔丁类抗生素在银屑病治疗中的新思路,徐媛媛博士基于FAERS数据库进行了银屑病治疗中口服小分子药物的安全性研究。

图片


【Rising Star 2】

在由党宁宁教授和王曌教授主持的Rising Star 2专场会议上,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被呈现。王钰医生的研究发现,选择性JAK1抑制剂阿布昔替尼能够调节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液中的转录组,影响Th2相关和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蒋林含医生的研究显示,JAK抑制剂Ritlecitinib和Ruxolitinib能在特定剂量下显著促进白癜风患者色素再生,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王峰医生揭示了在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TEN中,CXCL4和CXCL7两种趋化因子的高表达如何推动炎症反应,为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徐煦清医生的研究指出,miR-223-3p通过调节FOXO3基因表达在非节段性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为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机制。杨光医生通过一例治疗成功的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病例,展示了IL-17抑制剂的疗效,并强调了基因和RNA测序技术在银屑病治疗策略制定中的重要性。张晨医生的研究发现,RIPK1的S331位点的O-GlcNAc糖基化在严重药物反应的角质形成细胞坏死中起着调控作用,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机制。

图片

林晓莹医生通过Mendelian randomization分析,确定了与PV风险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为PV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刘一蔓医生探讨了真皮脂肪生成和脂肪分解在痤疮相关炎症和纤维化中的相互作用,为痤疮治疗提供了新视角。徐倩楠医生的研究强调了CCR6+CD4+T细胞在银屑病动脉中的作用,为银屑病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细胞靶点。唐慧皓医生的研究发现,短期热量限制能够通过影响皮肤结构和抑制mTORC1信号通路来减轻皮肤疾病的发展,为皮肤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唐珏的研究”揭示了心理压力通过激活DRG神经元影响树突状细胞,进而激活IL-23/IL-17轴,加剧银屑病炎症,为银屑病的心理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制。这些研究不仅增进了我们对皮肤病发病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靶点。

图片


【Rising Star 3】

Rising Star 3分会场由汪旸教授和柏冰雪教授共同主持。毛莉雅医生报告了角质形成细胞中的Opsin 3如何介导光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并加重症状。李嘉祺医生的研究指出重度痤疮与重度化脓性汗腺炎的严重程度和表型有关。薛靖雯医生发现Cladribine能够缓解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肤炎症。蓝之易医生探讨了白介素-27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郁艳医生使用双向孟德尔随机方法研究了雄激素性脱发与尿酸的关联。赵俊鹏医生的研究发现CYSLTR1抑制剂可以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Th17分化,从而缓解银屑病。

图片

邵君宜医生揭示了皮脂诱导的巨噬细胞激活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潘铃医生的研究显示,TNFα诱导的SNHG26通过PTBP1促进成纤维细胞激活,参与瘢痕形成。周园医生通过单细胞分析揭示了朗格汉斯细胞在银屑病发展中的作用。郭也医生探讨了ZNF74通过激活NSUN5/CXCL11信号通路参与肢端黑素瘤的分子机制。王元元医生的研究强调了SLC7A11在驱动银屑病炎症中的关键作用。曹华莉医生分享了水凝胶作为炎症性皮肤疾病治疗平台的潜力,强调了其成分、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与细胞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图片


【Rising Star 4】

在蔡绥勍教授和李伟教授主持的Rising Star 4专场中,医生们展示了多项皮肤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但妍君医生探讨了830纳米LED光照通过FOXO3a通路抑制人黑素细胞中黑素生成的效应。黄玉婷医生介绍了一种多功能微针传感贴片,该贴片在监测伤口渗液和管理伤口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江碧玲医生的研究揭示了支链氨基酸代谢增强与BCKDK下调在角质形成细胞中的关系,并指出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促进作用。崔兰兰医生聚焦于FBXO45/PKM2信号介导的正反馈促炎循环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功能机制,为开发新的抗炎治疗策略提供了方向。杨晓双医生的研究发现,真皮乳头细胞外泌体中的Gpx3在雄激素性脱发中扮演关键角色。颜冰希医生汇报了莫匹罗星通过抑制表皮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阻断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肤损伤的研究成果。

图片

陈阳美医生展示了新型微聚焦超声与微针分次射频系统联合应用于多层次面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并通过前瞻性随机分脸研究验证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周峰医生探讨了基于细胞毒性T细胞衍生纳米囊泡的免疫疗法结合pH响应型纳米催化技术对光老化的治疗效果。冯晨希医生的研究揭示了前列腺素F2α在压力加重型牛皮癣中的作用,即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陈思涵医生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程序性坏死,可以缓解小鼠中的接触性皮炎样炎症。陈文杰医生的研究指出,KRT32基因的功能丧失突变会破坏皮肤免疫稳态,导致毛发苔藓样糠疹的发生。

图片


【Rising Star 5】

在姚煦教授和李巍教授的主持下,Rising Star 5专场呈现了众多精彩的研究报告。陈欣玲医生的研究突出了PD1-PDL1/TIGIT-CD155免疫抑制轴在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损伤中的关键角色,并提供了防治紫外线诱发皮肤损伤的新见解。夏登梅医生揭示了C17orf67在表皮溶解性水疱症相关瘙痒中的关键调控作用,并探讨了其在神经免疫交互中的分子机制。张珊医生阐述了共生痤疮丙酸杆菌衍生的吲哚乳酸如何通过芳烃受体保护皮肤屏障功能,为调控皮肤共生菌群以增强皮肤屏障提供了新思路。陆芸医生深入探讨了新型生物材料在缓解特应性皮炎症状、促进皮肤修复和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中的潜在作用。郑华平医生的研究显示,MRGPRX4在特应性皮炎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陆佳维医生的研究揭示了一氧化氮通过VDAC1介导的钙稳态调节诱导人原代黑色素细胞凋亡,为白癜风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片

石横英医生的团队分析了不同K12基因亚型与Kaposi肉瘤(KS)患者的临床表现,揭示了K12基因在疾病进展和表型差异中的潜在影响。王琦琦医生的研究揭示了毛癣菌在摔跤运动员中引起头癣的传播途径,并分析了这种传染性真菌感染的克隆性特征。罗司绮医生深入探讨了特应性皮炎不同亚型在临床表现和生物标志物方面的差异,为疾病分型提供了新见解。赵舒文医生的研究探讨了中国西北地区人类疱疹病毒8型(KSHV)感染与多种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病毒感染对临床特征和生物标志物的潜在影响。戴茹医生的研究通过多组学方法揭示了ME1介导的PPAR信号转导异常可能是雄激素脱发的潜在病因。这些研究不仅增进了我们对皮肤疾病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靶点。

图片





10月18日下午的Rising Star专题告一段落,各位专家学者精彩丰富的分享令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作为本次会议新增加的专题,我们期待在未来的CSID会议中,这个专题会有更多更新的学术成果分享!


推荐资讯